20160517 桩友记:站桩一年给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
投稿:如明
缘起
开头写写投稿的缘起。
初学站桩后状态不错,有点痴迷,去年过年坐火车回家,因卧铺走廊有空间,在火车上也站,旅途站桩的确缓解疲劳,反正比坐着舒服。朋友圈分享后,文亮师兄说让我投稿一篇旅途站桩体会,我说我是个初学者,功力远远不及广大师兄,文采又不行,站桩境界太低不敢狂言,投稿想都不敢想,我认为,只有有成就了才有说话的资格,要不然,没人信你。同时从小不自信也是原因,特别怕说错。师兄对我说无所谓境界,真实就好,功夫给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最能打动人,不给我期限,想写了就写点。所以当时就萌生了投稿的念头,一看日期:4月25日,恰恰是一年前的今天,我有缘接触了马老师的站桩。一年了,给自己一个总结,也算第一篇投稿。
一年
自小体弱多病,阅读使我知晓有成就的人物都在坚持适合自己的健身功法,身体素质好了,才有诸多成就。一直在寻找一种健身功法,按照顺序,依次是24式太极拳、八段锦、长跑、八部金刚功、抗寒功、经络功法,很遗憾都没坚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转折点在2015年4月25日的形意拳站桩公开课,自此令我难以置信的坚持了4个月,后来由于特殊原因耽搁3个月,之后又是5个月左右的连续站桩,目前时间轴上已满一年。
站桩的确收获了不少。从最初身体各个部位的热感到督脉的热流感;从刚开始的心烦急躁到后来的不急不躁;从起初的身体僵硬较劲到之后的轻松自在;从原先的腹式呼吸到进一步气沉丹田;从站桩与生活分开到慢慢的把站桩与生活相结合……
无论什么功法都有热感,应该是最基本的反应,但一股热流沿着督脉走还算是不多见的,当时热流从腰底一直到头顶,然后百会下来到鼻尖。当时鼻子不通,就用意念把热流导向左鼻孔,左鼻孔通了,然后我想右鼻孔也通就好了,热流就去了右鼻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后来才知晓,犯了一个错误,身体的反应不应有意念的控制。
站桩头三个月是磨练心性的时刻,一定坚持住,当然时间长短因人而异,起初站桩就是掐时间,总看时间,怎么一小时还没到呢?慢慢的,就任由时间而去,不管它了,反而时间过得更加快,这些都是阶段,谁都会经历的。
体悟
体悟。这个词早知晓,但没强烈感触,禅宗应是讲究体悟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注重打坐实修。之前打坐我已经体悟过督脉热流的奇妙体验,现在站桩又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马老师说身体要松下来,我也对自己说松下来,也在按要求松肩,但是怎么也松不下来,应该说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松?当我努力每天坚持站桩,某一日,肩部突然松下来,感觉很舒服,像是关节添了润滑油,紧接着第二日颈部也松了,后来慢慢的腰部与手臂也松了。
气沉丹田,马老师说气会慢慢下沉,但我不知何时能沉下去,只会普通腹式呼吸,站桩很久,某一日,站到第55分钟,突然气往下沉,手心与丹田的热度随着呼吸交互着,无比温暖舒服,脑子里马上理解气沉丹田的感觉,持续了5分钟,因为要去做饭,就中止了,所以站桩最好给自己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与时间,避免极好的状态被打断。
站桩最好最好不听轻音乐或者听有声书与讲座,我的体会是安安静静的效果远远大于分心的态度。不久前一款叫“大家中医”的软件的创始人——莫乙老师,分享了他以22个月足不出户的静坐自愈自己乙肝合并肝硬化早期的体会,强调静心对功夫精进的重要性。期间他从不看任何电视报纸,不见外人等等,就是让自己保持清净心。
以上例子,只是想说明这种体悟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理论指导实践。很多时候在具体事情面前,如果纠结或拖延于理论层面,没付诸行动,哪怕行动了却没坚持住,往往错过奇妙感觉。其实只要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镜子
接下来谈谈站桩与生活。自己决心站桩后就告知弟弟,弟弟也下决心坚持,去年春节回家,弟弟给我看了一本南传佛教的书,受益匪浅,书的部分思想是三个字“知道者”,就是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这里不便说太细,书的价值远不止这些,我粗略的把这概念让站桩与生活建立了联系。
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8小时,吃饭2小时,普通上班族每天站桩能保持1-2小时已不易,还有12-13小时不在站桩的状态。马老师常强调行立坐卧的重要性,5年以上桩龄的师兄也总结了经验,就是行立坐都要保持类似站桩的状态。例如体悟关节松是什么感觉后,记住这种感觉,如果你坐着办公,发现双肩耸,紧张,要察觉,然后找原因:是椅子太低还是别的?然后努力使双肩达到松的状态。平时走路或站立时是不是保持中正?头是否保持向上的挺拔?下巴内收没?腰松吗?我现在松腰走路200米左右就感觉命门暖暖,很神奇,后来就运用于陪家人逛街或游玩时:逛街速度慢,走走停停,停下就松腰站桩姿势,反而逛街不累了。总之,站桩你收获的轻松自在,要作为一面镜子,时刻观照自己不在站桩的生活状态,这样才更有意义。实话实说,保持了一段,但后来松懈了,自己仍需努力。
共修
看过《逝去的武林》后发现功夫特别需要老师指点,作为学生,只有达到一定阶段,才能理解老师的意思。每次去明心堂,都带着问题,同一个动作要领每次老师们给我的指点都不一样,他们是分阶段指点。
建议大家一定时不时去明心堂,也许平时不怎么去或者压根没去过的朋友肯定会认为我有各种嫌疑。但是我还是根据我的体会表达我的观点:我收入不高,起初也不怎么去,认为这个不难,只要在家磨时间就会有效果,后来去的多了发现,自以为是,以为掌握了,其实细节很多,不是说学几次就能完全掌握,除非是练武奇才。掌握后是否符合标准也是未知数,往往学着学着变形了,很难发现自身错误。
而与老师面对面,他们会指出问题所在,予以纠正,老师很多,总会有一位老师注意到你的问题。大家互相交流,或者完全作为倾听者也受益无穷啊,一是增加见闻激励自己,二是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
还有,一起站桩氛围很好,首先马老师特别平易近人,没有任何压力,马老师也说来明心堂让你神松下来,然后站桩的形调对了身体也就松了,这两个松我觉得会让我们突破各种瓶颈,往往很多人在家也就站桩一小时,来明心堂轻轻松松一个半小时,突破2小时是常见的事情。一旦你突破了2小时,就可以给自己一个指导与方向了。
听说站桩最后坚持下来的很少很少,我自己也觉得要想坚持下来的确不容易啊,所以明心堂的存在特别重要,我们的确需要一个场地,给自己一个充电的机会,来到明心堂,大家志同道合心情愉悦,互相激励、帮助、探讨等等,也才能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现在的佛教也是特别注重共修(7日禅修等等),我也参加过一次三日共修中的一天,感觉效果真的很好,也就是那一整天的禅修,让我体会督脉热流的神奇感觉。
心性
马老师们都说站桩的功力是储蓄在你体内,付出一分积攒一分,我经历了有体会,刚开始连续4个月,收获不小,特殊原因中断3个月,奇怪的是,重新拿起,不出一星期立马回到3个月前的状态,且效果突飞猛进,强过3个月前,我不到2星期突破站桩3小时。本来对中断3个月感觉可惜,但现在想想也不见得是遗憾。有个细节一定要说,3个月的后期,去旅游了,这个因素不可不考虑。
同时发现一个重要因素:心。站桩可使心性平和。对于我,总突破不了瓶颈,心时静时不静,大致静的状态少,而心静下站桩效果肯定更好。影响心静的是日常生活琐事与矛盾,工作的烦心事,人际关系的不和,家庭的情绪等等一系列负能量。要想站桩效果更好,就要注意我们12-13小时不在站桩的状态,努力创造和改变我们不安的心,也难怪“大家中医”的创始人莫乙老师为了创造练功好环境,回农村老家闭门实修,因为常人很难不被环境影响。我也更加理解了佛道两家闭关修炼都选择安静环境。当我心不静的时候,站桩就是在熬时间。
当然每个人不一样,我弟弟说心不静,一站桩就静下来了,我只把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后说说站桩的额外收获,站桩后打坐,出现腿麻的时间明显晚了;再者站桩后打金刚功,发现比以前更加有“感觉”了;没人教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会使用腹部唱歌了。
当然,站桩虽好,但是也发现自己努力不够,效果不是很明显,也远远不如各位,需要再接再厉。明心堂马老师、小马老师,杨磊师兄、文亮师兄等等,感谢你们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