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马世琦养正功法”,其中双引号所引用的大段文字来自《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在不改变文章原意的前提下,略有删减、补充。鸣谢原创。若有任何问题,请告知,我们会及时更正。
在近年来推广马世琦先生站桩功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原来修习打坐的朋友,在学习了站桩的方法之后打坐效果大大提升,甚至一下子突破了好几个境界。而很多以前因为打坐不得法而导致气脉 “出偏” 的桩友,也在站桩后慢慢恢复了健康。更为奇特的是,很多桩友不仅身体健康大有改善,性格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不爱发脾气了,内心越发平和慈悲。我们经常设想,站桩应该也是禅修的一种形式,对于学佛修行应该也会起到一定帮助;这一点也得到了马老认可,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马老专门提到了站桩与打坐、禅修的关系。
这一期微刊,我们结合这个话题来和大家分享,详细解读站桩、打坐、禅修以及学佛修道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站桩是指马世琦先生的 “桩功八式”,对于未接触过的朋友建议阅读这篇文章,以建立正信:
站桩、打坐和禅修的关系
目录
一 打坐的姿势难点和站桩的助益
二 坐是禅,立也是禅
三 站桩禅修的方便
四 以武入道
一 打坐的姿势难点和站桩的助益
了解打坐的朋友都知道,最好的打坐姿势是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也称 “七支坐法”。
七支坐法的姿势非常殊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困难重重,仅仅第一支——双盘足就把无数人拦在了门外。
打坐的困难和难点主要包括:腿麻、腿疼和脊柱竖直。
打坐姿势难点 1:腿麻
对于很多打坐的习练者,腿麻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若长期忍痛坚持,甚至有腰腿受伤的风险。
练习站桩,则可以解决打坐时腿麻的问题。马老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中提到:
“你看为什么他们打坐的,站这桩更好呢?打坐盘着腿,有时候时间长了,腿麻,所以站起来站会儿桩,它是通的,通了以后再打坐就不那么麻了,这应该是有好处的。”
奇经八脉中的阴蹻和阳蹻脉,都起于足跟,站桩时体重 70% 在后脚跟,也正好刺激到这两条脉,很多桩友初学时脚后跟疼,其实就是正在打通气脉的反应。同时马老桩功的姿势通过拉直足太阳膀胱经、调直督脉、松命门等一系列动作实现培补肾气、增加气血总量的效果,而阴蹻脉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阳蹻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脉,必然会更加通畅。
阴蹻和阳蹻脉
打坐姿势难点 2:腿疼
事实上,很多人连腿麻这一步都到达不了,只是把腿扳上去就已经疼得要命,忍不了一会儿就要放下来。本来打坐是为了入定,结果变成了忍疼,有很多人坐了几十年都过不了这一关,修定根本无法上路。
这主要是身体的柔韧性不够导致的,包括腰、胯、膝盖等部位的肌肉、韧带长度和弹性不够。双盘打坐起源于印度,须知印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年平均气温很高,人的身体容易放松,柔韧性也好,能发展出瑜伽这样包含高难度体式的独特运动方式也与此有关,因此练习双盘打坐并不困难。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人的柔韧性一般,到了冬天寒冷的时候,腠理闭藏,肌肉韧带收缩,做柔韧性动作难度更大。如果强行盘腿,很容易拉伤肌肉,落下病根。有不少出家人打坐不得法,腿上有很多筋疙瘩,就是肌肉拉伤了。从解剖学上讲,不放松时打坐也会导致膝关节两侧的韧带容易受力不均,导致 O 型腿。这时最好在明师的指导下做针对性的放松练习,尽量不要生扳硬扛。违背自然,就不是道了。
以前寺里僧人修行不只要打坐,还需要配合走路,即 “行香”,目的之一也是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达摩祖师当初在少林寺传授僧人 “易筋经”,也是为了对治打坐不当而产生的禅病。马老在书中也提到了盘腿和放松的关系:
“有些人天生的盘腿就是不受力,很放松的,比如东北的老太太从小就做针线活,在火炕上盘腿一坐很自然,坐半天也不麻。像现在成年人你想盘腿得使劲扳,好容易扳上去了,一会儿就受不了了,放下来,待会再扳上去。慢慢也是功夫,练着练着扳上去了,但坐不了一会儿就麻了,膝盖疼了,我建议你下来站一会。”
站桩不仅可以缓解腿部的疲劳,还有助于放松,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同时会促进筋骨的生长,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对打坐是非常好的助益。
打坐姿势难点 3:脊柱直竖
脊柱直竖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隐藏着很多细节,并不容易做到位。很多人打坐出偏,都是因为没有调直脊柱。脊柱与人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五脏六腑都挂在脊柱上,主要的神经也藏在椎管里。事实上,现代社会没有几个人的脊柱是完全健康的,要么侧弯,要么驼背、椎间盘突出等等;而只要调直脊柱,身体的大部分疾病都会迎刃而解,这里面涉及到经络、气脉、经筋等诸多方面的道理,限于篇幅,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内家拳要想真正入门,前提也是掌握调直脊柱的方法。
站桩作为内家拳的核心功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调直脊柱,包括松腰、转胯、抱臀等一系列动作要领。本文一开头提到的站桩后打坐功力大长的桩友们,主要是得益于掌握了调直脊柱的方法。
综上所述,站桩对打坐确实有很大帮助,非常适合作为打坐的入门和辅助功法来练习。
然而马老在书中进一步提到,站桩其实和打坐一样,也是一种修道的方法,并明确地提出 “立禅” 的概念。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相当为修行于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二 坐是禅,立也是禅
简而言之,“禅”和 “定” 意思相同,表示一种身心的工夫境界;“禅宗”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禅修”是达到禅定境界的修持方法,包括印度的瑜伽、中国道家的丹道等,本文探讨的坐禅、立禅也属于这个范畴。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打坐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神仙形象大多为站立姿势
佛教中的西方三圣也常画为站立姿势
马老在书也提到:
“行禅、立禅、坐禅、卧禅,都是禅。看你有没有智慧,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好多参禅的人是打坐,往那里盘腿一坐,也很枯燥,当然他们有追求,追求成佛啊、成道啊、成仙啊。像咱们练这个功呢,实际上也跟修道是一致的、统一的,坐是禅,立也是禅嘛。在汉朝之前,在佛教引进中国之前,并没有打坐的概念,练气以站为主。后来道家也打坐,为了修内丹。后来据传,张三丰感觉打坐非常枯燥,他就创了内家拳。”
“其实站桩就是修,为什么呢?他们认为禅就是盘腿坐着,其实不然。立也是禅、坐也是禅。”
禅修不仅限于坐的姿势,立也可以修禅,这一点没有问题。但坐的方式有很多,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 96 种之多,唯坐禅以七支坐法为最佳,其中有很深刻的道理。而立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为什么说站桩属于立禅呢?
因为马老站桩的姿势中也蕴含着很深的奥秘,我们来和七支坐法做一个对比:
![]() |
![]() |
![]() |
不比不知道,原来站桩的姿势和七支坐法的中的五支完全相同!
按照马老桩功的要求站桩,从气脉修行的角度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还不必经过 “熬腿” 这一关,相当于站着打坐,轻松舒适。当然,只有腿站对了才有这样的效果,如果屈膝过多变成“蹲桩”,必然腿累心烦,不仅不能禅修,还对身体有损伤。
这样看来,除了和七支坐法第二支结手印不同之外,站桩和打坐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手印对于佛家有甚深的含义,此处不多涉及;而马老桩功八式的差异,也主要在于手和两臂的姿势不同,每一式都有侧重,让内功可以由浅入深,因次第尽;其中奥妙大家可以自己体会,马老已将所有修持细节著于书中,毫不藏私。
对于打坐所能取得的效果,如果站桩到一定程度,也完全可以取得。
三 站桩禅修的方便
现代运动生理学认为:正确的坐姿来自于正确的站姿。对现代人而言,平时坐的多,站、走都少,且坐姿不良已成习惯,打坐难上加难;站桩则有助于恢复良好的身姿,既能塑形又能修行,是更方便的禅修方法。除此之外,站桩相对于打坐还有一些别的方便:
1 抗寒:
打坐时要注意保暖,否则易受风寒。南方及藏地很多出家人身体寒湿,多是因为冬天寺中寒冷,保暖不利,打坐受寒所致。站桩培补阳气,不仅不惧寒冷,还能把体内原有的寒湿祛除,让身体更健康。
2 场地自由:
打坐需要坐垫等坐具,需要一定的场地;站桩更加自由,随处可站。
3 饱食可站:
饱食后不可打坐,而站桩则不受限制。
4 不易昏沉:
打坐易昏沉,而站桩不易发生这种现象。
5 安全:
站桩的安全性远胜于打坐,如果姿势正确,完全没有出偏的风险。这一点非常关键,也是马老功法最宝贵之处。
关于 “出偏”:
有很多人自修打坐,内气并不在正确的路线运行,而是到处乱窜,在内功修炼中称之为 “出偏”,也就是俗话说的 “走火入魔”,属于禅病。练功出偏的问题,医生束手无策,按百岁老道长张至顺的话来说,“就是神仙也难治”。出偏的原因有很多,有姿势不准确导致的,有身体的旧疾导致的,有守窍和用意过度导致的等等。病情也多种多样,轻则头晕头痛、手舞足蹈,重则精神分裂、突发脑溢血、心脏病等等。在上个世纪末中国流行气功时,练功出偏的人不计其数。
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热时期的景象
6 养生效果更好:
从养生的效果来看,站桩的效果远胜于打坐。这一点相信各位桩友都有切身的体会。如果只是想祛病强身,站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想修道,也最好先解决健康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打坐,站桩确实称得上身心双修的方便法门,非常适合现代人。站桩禅修,也已经不是一个设想,而确实得到了桩友们的认同。马老有一位弟子曾出家多年,有二十多年的禅修工夫,水平很高;在接触了站桩后,大力推广以站桩的形式禅修,常说 “要是我早知道有这种方法,可以少吃很多苦头”。
若大家有缘遇到精进用功的修行者,可随缘为其传授站桩禅修的方法,助其修行,功德无量!
需要说明一下,这里将立禅与坐禅做了对比,并非要分出孰高孰低,舍此执彼,而是为真正的禅修提供更多的方便,切实做到 “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处处薰习”。
四 以武入道
马老的桩功八式,既是内家功夫,也是道家修炼气脉的方法,体用兼备。内家拳练到高层次,都是气脉全通的境界,再往上修,就是四禅八定的阶段了,这就是以武入道。无论是站桩、打拳还是静坐,都是修行的助道品。
马世琦先生开创的内功与技击修炼体系
马老在书明确提到:
“虽然咱们不是专修那个‘禅’的,但它不脱离‘禅’。”
前一个 “禅” 字指的是 “禅宗”,后一个“禅” 字指的是“禅定”。这句话很明确,站桩属于修禅定的范畴。各位桩友也可以多参考这方面的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站桩效果。
因此修行不仅要在身体上用功,更要在心性上修炼,开启智慧,培养慈悲。马老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中一半讲功夫,另一半则不断地讲修心修德。其实,明心见性才是马老对弟子学生们的期望,也是将道场取名为 “明心堂” 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