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 对自我放逸的反思——女桩友习练养正桩第二年总结
无为地站,还是得站
投稿:Joy
我是2019.11的入门班学员,2021年是我正式练习站桩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是我站桩时长最短,最松懈的一年,上半年的时长平均45分钟,基本每天都站。下半年就好几天才站一回,或者是每天站的时长小于半小时。算是一名后进学员。
不再打卡
我一直是个认真的人,在刚开始站桩的时候,我特别认真的打卡,记录感受,和同学交流心得。但是这样的努力坚持了一年,我在2020年底发觉也很累。虽然保证了时长和频率,但是因为感受也没有更多的突破,有时候就是熬时间,站的很刻意,也做不到身心的松。因为家事或者工作和站桩时间冲突,还会心生怨恨,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当时就感受到自己的执著了,觉得需要改变,于是在2020年底就宣布不再在群里打卡,让站桩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不再给自己添加太多的压力,要站的轻松,站的高兴。
“顺其自然”
一开始,我有一些不适应,站完了却不用打卡,总觉得有点失落。后来渐渐就适应了。当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我也允许自己睡个懒觉,关掉闹钟,睡到自然醒(当然也就没有早上站桩的黄金时间段)。周末家人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也不再耿耿于怀自己的站桩时间,放下对站桩的量化要求,全身心的地去陪伴。伴随着让自己舒服的念头,渐渐的自己就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了,站桩有一些烦躁就很容易的就停下来了。原来的坚持也是全部放弃了,还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到了2021年底,连半小时都可能站不下来了。
到了年底回首的时候,突然发觉自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刻意的站,到了“无为”的不站。佛法说,果上随缘,因上还要努力呢。随缘和进取是一个多么微妙的平衡,守中的过程真是比较艰难呢。2022年年头,我有时候能感受到自己的状态又有些心浮气躁了,于是又开始早起站桩了。
无为地站
无为地站,可能就是给娃做英语磨耳朵的过程。我只需要按下播放键,不要求娃的英语听力能有多大的即时进步。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就会有一定的效果。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总想去期待或测试磨耳朵的效果,收获的可能就是失望,就再也没动力去按播放键了。站桩也是如此,最基本的条件还是站,没有站这个动作,什么都不会发生。而且需要是没有期待的站,才能持久。执着于进步,自然会有没有进步的打击。
这一点教训和体会和各位桩友分享。祝愿大家都能成就自己的健康(功夫)梦想!
编后语
作者的这篇总结很难得。她察觉到了自己的放逸心态,并及时进行了反思。拥有类似心态,处于这个阶段的桩友应该也占有一定比例,因为给我们投稿的桩友都是坚持站下来且受益的;没坚持下来的人受益有限,自然也不会投稿。如果只看投稿文章,很容易产生一种印象:站桩100%有效,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
事实上,站桩确实100%有效,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大家从以往发布的练功总结中也很容易看出这个规律:那些效果“神奇”的桩友,都是下了大功夫的。没有量的基本保障,发现问题、提高效率更无从谈起,连调形的意义都不大。这样放逸下去,健康永远是目标,功夫梦永远是梦。
“我为什么要站桩?”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是不会没有动力的。时间管理、共修氛围、距离远近、身体反应、乃至气冲病灶等等,都不能成为站不站桩的理由。经常想一想这个问题,自然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放松不是放逸,精进也不是拼命;但这其中的守中智慧,也是需要在练功的实践中摸索的。
本文作者的往期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