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男桩友自学站桩两年小记缘起与感受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投稿:清和唯艺
我是2018年左右听梁冬和徐文兵老师的《黄帝内经》节目而了解马世琦老师桩功的。
享受一个人的时间
站桩,其实是静养的一种,入静入定,不管是打坐还是写字画画,都是一种方便法门。我从小到大一直属于比较安静的人,有时候很享受一个人的时间。
2019年12月开始站桩,月初相继看了马老的书以及视频,我觉得是时候来实践站桩了,恰好那段时间有一长段假期,可以在家靠门站。
刚开始度秒如年,浑身不自在,内心感觉有一头怪兽蠢蠢欲动,按捺不住,从五分钟到十五分钟再到半个小时。有时候忙着带娃去沙滩玩,那就放他在沙滩自个玩,我在旁边站个二十分钟;等他睡着了,我靠着衣柜门站。有时候白天不够时间,晚上再站。我在公园站,岳父家阳台站,游玩的途中站,高速服务站也会站,接到父亲过世电话前一秒我还在站!
作者在家里站桩
传统文化在我看来是一个特别能付诸实践的文化,修身修心不是空洞的。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静静的站着,脑袋就像一个容器,尘土飞扬,万念纷飞。前十分钟,容器里的尘土加速运动;再过十分钟,慢慢的速度降下来;再过会儿,又如纷飞的树叶慢慢飘落,可能还有一些漂浮在空中,你跟着它,它走到哪,你跟到哪,追到底,直到送走。
身体的反应像一头桀骜的困兽,最后它都能服服帖帖的听从君主的召唤。没有倔强,没有冷酷,心地柔软,后背温热,像微微通电的感觉布满内脏和四肢。又如同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树一般,屹立在天地之间,树大根深,巍然不动。
作者在桂花树下站桩
这种感觉很奇妙,有时候不能自拔。能有这样的一个时辰,停止思想,整个世界都是一种安静的状态,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应该很难得。满世界都充满着各种有意义无意义,片段的,残缺的信息,非常的脏乱,如同我们现在吃的东西。
等我收功完毕,眼睛里透着没有灰尘的明亮,心里也没有慌乱和手足无措,看着地铁里一波一波的人,步履匆忙,形色仓皇,有的沉迷在抖音的消耗里,有的麻木的看着周围一切,有的昏睡在座位上。
两年的效果
1,我之前的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基本改善了。只要自己注意保暖以及姿势问题,基本没有复发,当然中间我也一直练金刚功长达一年,每天坚持站桩60-80分钟,总计750小时左右。马老说3年小成,不求自得。
2,原本脾胃的问题就是吃饱点就打嗝。刚开始站桩,放屁排气有长达2个月之久,中间流眼泪有10次左右,偶尔还会有眼泪,打嗝有长达一年半之久。后续我也注意不吃水果以及其他寒凉的东西,明显打嗝就变少,到了2021年底我开始吃两顿,晚饭不吃,效果也很好,体重持续减了5-8斤,现在我身高170,132斤,原来是140斤。今年的单位体检也很正常。
3,体力精力都有明显的增强。比如开车长达15个小时,我的后腰都没问题,以往只能开两个小时的车,腰部就非常不舒服。我一直坚持站桩要生活化,平常等人、等电梯、等车都坚持用站桩的姿势,这样很受益。有几次跟朋友去唱歌,我使用站桩的姿势,唱了整整一个下午腰部都不累,不过脚后跟略酸。打球发力的姿势我也尝试用力从脚起,不完全使用腰部力量,让身体形成一个整劲。
4,平常也结合艾灸刮痧等中医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身体。比如前段时间我疏通小腿的经络,发现经络通畅了之后有益于站桩,感觉站得更容易,站得更享受,基本不需要怎么坚持就能轻松站到1个小时。
5,身形更正。平常我注意身体的僵硬程度,去感受身体的松紧,及时调整姿势,人很有精神,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感悟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
生命其实是由很多的瞬间串联而成,一呼一吸就是瞬间,不管是泥泞还是困苦抑或是欢喜,其实应该都要去顺遂生命的恩典,享受一个无忧无虑、无畏无惧、没有执念的片刻,这应该是阴阳平和之人的境界!
古人说修身修心,身心同修,在修理身体的时候其实也是达到了一种修心的目的。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感谢马老、徐老师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师们。
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骨子里透出一股中华传统文化的热量以及骄傲。
编后语
作者的练功状态非常好。他的文字萦绕着一种静谧的气氛,在宁静中蕴含着生机。
很多人认为,好动的人站桩会很困难,很难入静,而好静的人会更容易守神。实际上,我们发现很多活泼好动的桩友,刚接触站桩时也能很好地守神,甚至一秒就“站进去了”;而很多好静的桩友,初学时也会“度秒如年”,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内心感觉有一头怪兽在蠢蠢欲动”。可见能不能守神不是性格决定的,而是可以修炼出来的,熬出来的。功夫到时,便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作者还提到了另一个“困兽”——身体的反应。在内心的“怪兽”静下来以后,身体的“困兽”也就自然驯服了。马老经常说:“神松则形松”,就是这个道理的高级境界。
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真心喜爱养正桩。他不用督促,不抱目的,利用一切时间来站桩。有些人站桩是为了疏通经络,他疏通经络是为了站桩。有些人站桩是为了静心,与杂念作战,他站桩是为了养心,不以杂念为敌。他享受站桩的过程,不期待站桩的结果。他一开始心中就很明白:入静的方法很多,但既能入静,又能培补正气、调和阴阳、不伤筋骨气血、随时随地可行的方法,则寥寥无几,可遇而不可求。
作者文末对于生命的体悟也非常精彩。安享每一个当下,就安享了整个生命。突破了时间的概念,瞬间与永恒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希望大家都能爱上站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