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 对站桩瓶颈期的思考——80后男桩友练功第二年总结
大道至简放心中,触类术法自旁通
投稿:童先生
第二年的变化
站桩第二年,似乎进入了瓶颈,没有第一年那么多明显的体态变化了,也再没有出现气冲病灶的排病反应,日常反应是流泪打哈欠,偶尔有冷战排寒和体表的过气感。好在身体感知受天气因素调节越来越明显。
作者在群聊中的分享
有时候靠站明显比独立站舒服,有时候反之,似乎一个季度就得切换一次。
有时候受所在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在工作氛围比较紧张的办公室,怎么站也不会打哈欠流泪;在几十米开外的地铁上靠着一根铁杆,马上就能有打哈欠流泪的反应;与有功力的同修一起站,马上就能有打哈欠流泪的反应。
今年工作压力倍增,站桩时间大大减少,焦虑和压力明显增加,站桩的身体感受不明显,又苦于无法调形,心中不免有点遗憾。只能一遍遍的告诉自己:曲折中前进,前途是光明的!一次次的注意三个动作要领:顶,立,坐。(编者注:这是作者结合自己的情况总结的)
两面一体
今年夏天体检结果较去年又有好转,尿酸和胆固醇都在下降,甘油三酯继续升高,群内有同修师兄提醒的特别在理,不过我重视程度不够。7月份提示我以后,我一直断断续续的做动功,但没有长期坚持,直到最近发现桩功不怎么打哈欠流眼泪,但是稍微一做动功就打哈欠流眼泪了才恍然大悟:动静是两面一体,不能偏废!
虽说只站桩功就对身体大有裨益了,但是桩功进入瓶颈期以后,我体会到了师兄师姐把动功和桩功一起传授,是有用意的。
德在报先
最近在喜马拉雅上听名师讲易经,讲到八卦与风水的时候,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他说:“最好的风水不是一个人住的地方左青龙、右白虎、前有照、后有靠,而是一个人有德。”也就是说,有德之人,可以带来好风水,好的风水再带来好报。
喜爱读《易经》,韦编三绝的孔子说:“里仁为美”。也是说仁德的重要性。
《天龙八部》里,扫地僧批评萧远山、慕容博只练习技击功夫,不修习佛经佛法是歧途;功夫练得越深入,与佛法的修习水平差距越大,自身受内伤就越严重;功夫与佛法(或者说向佛之心、好生之德)必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佛法加持的功夫最终是一条死胡同。
由此我想到,我们研习桩功时,常常遇到一些瓶颈,除了姿势以外,是不是也有一些“品德修习”不足的原因呢?为什么马老和众师兄、众师姐明明可以“独乐乐”,却都在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践行“众乐乐”?为什么他们有了我们难以企及的功力,却还都在不断学习,不断从儒释道中汲取力量?儒、释、道三家早已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不断淡化自己的功利之心、名禄之欲,一定是我们修习的必经之路,是我们必须突破的瓶颈。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内修”。
道在术先
《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常常在心中把别人当做下士的我,自我感觉“勤而行之”的我,却不知不觉掉进了“不笑不足以为道”的陷阱。
从梁冬、徐文兵老师《对话黄帝内经》开始算起,深入去接触中医不过两年有余,但凡看到功法、刮痧、艾灸、舌诊、面诊、乐器、经方、脉法、按摩、点穴、针刺、耳穴、食疗,我常常痴迷于其功效,没有做取舍,并不具备通学的条件,却什么都去学一点皮毛,分散了很多精力,做了一次“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反面典型。其实,大道至简,要学那么多,反而是一种贪念。
编后语
作者的分享很有意义,代表了一部分桩友的真实情况,我们也借此机会解读一下。
气冲病灶的反应少了,原因有二:一是身体浅层问题已被解决了,因此反应少了。二是正气还不足以解决深层问题,身体选择偃旗息鼓,养精蓄锐;作者也提到自己“今年工作压力倍增,站桩时间大大减少,焦虑和压力明显增加”。站的少,神又不松,正气积累得就慢,不过从体检报告来看,他的身体整体还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对突破自己站桩瓶颈的反思也比较到位,值得大家借鉴:
一,加大单次站桩时长,增加内气总量。
二,动静结合,让气血运行更顺畅。
三,积德修心,扩大心量,调服骄慢,放空自我,提高守神的境界。
四,一门深入,做好时间管理,保障练功时间。
作者引用的武侠小说情节,即“若不修心,练功越深入则自身受内伤越严重”,属于文学创作,大家不必当真。实际情况是,若不修心,则练功无法深入,会碰到“看不见的天花板”。我们常说“小成靠勤,中成靠智,大成靠德”,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作者的往期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