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与自然医学

转载自公众号“马世琦养正功法”:站桩与中道的医学,在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略有删节。

 


 

  何为“自然医学”?自然医学和站桩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看待当今的医疗问题?我们简单梳理了这次游学中薛教授讲座的一些重要观点,并结合其著作《中道的医学》的部分内容,为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分享,相信无论对增强大家站桩的信心还是加深对医学的认识都极有帮助:

“西方的传统医学”
  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几千年来,只有中国诞生了完整而行之有效的医学;而西方医学发展只是近几百年的事情,之前的人们是靠着“原始的”、“愚昧的”治疗方式、以高死亡率的结果存活下来的。
  其实和中国的中医一样,世界各文明中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也一直护佑着各个文明的发展繁荣。

Image

Image

  在这些传统医学中,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在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方面,却有很多观点和中医有着惊人的相似:

 

  西方医学的创始人、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食物即汝药物”,中医认为 “药食同源”。古代基督教医学将信仰作为一切疗法的基础,中医强调“神”对于“精”、“气”的主导作用。
  普遍来说,传统自然医学的治疗理念是尽可能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而非仅仅压制疾病症状。19世纪晚期的法国出现了“内环境(terrain)理论”,认为“病菌只是感染疾病的诱因,真正起因是患者的体质倾向或身体内环境的虚弱”,与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思想非常吻合。
  到了19世纪末,西方出现了自然疗法(naturopathy)这一全新概念,赞同整体论观点,相信人体天然的自愈力,鼓励少用外科手术和不必要的药物。医学博士罗伯特·门德尔松认为,发烧是身体调整和康疗的表现方式,“让我的患者发烧,我就能为他治愈一切”。
  20世纪初,自然疗法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一度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很多国家都开设了专门的医院和康疗机构,结合对病人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的正确引导,让大量民众用最低的成本、最安全的方式恢复了健康。
“主流医学地位的确立和传统医学的边缘化”
  1910年“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了著名的弗莱克斯纳(Flexner)报告,树立了以现代生物化学和生理学为科学基础的医学教育标准,不久美国国会出炉了相关政策,引发了美国医疗教育的改革。
  Image
《弗莱克斯纳报告》
  此举极大地改变了北美和其他地区医学教育的走向和医疗临床实践,包括自然疗法医师在内的众多传统医学被边缘化,多数自然医学学院被合并甚至关闭,而盘尼西林(青霉素)和其他类似“神奇特效药”的出现加剧了自然疗法的衰落,生物化学医学模式占据了主流医学的统治地位。
  直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又开始反思过于依赖生物化学的科学主义医学观,随着中医在北美地区的普及,以及无法控制的医药开销的暴涨,自然医学又成了社会(尤其是中、高层民众)广泛关注的焦点。尽管医保涵盖的是常规医学,但更多的患者宁愿自掏腰包也要去寻求非常规的医疗服务。
  目前美国和欧洲的自然医学疗法包括:传统中医、和疗医药学、草本药物疗法、正骨和脊柱疗法、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德国生物医学和法国源内分泌学等。

 

“主流医学的强项与弱项”
  当今世界的主流医学(常规生物医学)有它的长处,例如用抗生素治疗细菌类感染,用手术治疗急性创伤和整容,用造影技术查找病灶等,并将会继续在干细胞、基因、抗衰老方面取得进展。但它无法为包括癌症、心脏病、疼痛、抑郁等各类身心类疾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而恰恰是这些疾病消耗着东西方各个国家绝大部分的医疗资源。
 Image
日新月异的造影技术

 

  常规医学的文本很少出现“治愈(healing)”一词,因为除特定手术外,常规医学并不能使病人完全恢复健康。与疾病治疗对应的词是“管控(management)”,而非治愈。常规医学的医生中没有人认为当代对糖尿病、关节炎和许多疾病的治疗能够逆转病理,让病人身体恢复正常功能,不再依靠药物。其原因之一,在于常规现代医学中规定,合法使用的药物大多数是化学合成的,有毒的“药品”。

  现代医学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被制药业掌控,在美国同时服用四种以上药物的人群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案例正在成倍增长,已成为第四大死因;加上药物及手术伤害导致的伤害,医源性死亡已成为美国国民的第三大死因。作为有着数倍于美国人口的中国,无疑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医药市场,而中国也确实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赶超美国,如果不尽早做出改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成为真正的“东亚病夫”。
Image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正在成倍增长

 

  治疗疾病基于两种不同的原则:对抗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现代大多数研究机构从事的医学研究与实践倾向于对抗性治疗,而预防医学早已不是现代社会的宠儿。常规做法是等到急性或慢性疾病严重发作时再用药物、手术、抗生素、疫苗等来治疗。对于医疗产业来说,这样的确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但对于民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因此从自身的健康出发,任何人都应该更关注预防性治疗,而非对抗性治疗。用主动的养生医学替代被动的疾病医学,应该是每个医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
“方向的问题”
  在现今社会的大多数国家,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已由过去的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而主流医疗系统仍将急症治疗和流行病控制作为医疗的核心, “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多因多果的健康问题,我们耗费了大量资源却无法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面对新的挑战,首要任务是确定未来医学的方向,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未来的医学,应该不分中西,向着健康这一终极目标大步前行。 
“未来的医学”
  薛教授在其著作《中道的医学》中指出: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医学的历史与现状,客观地对待现代生物医学,摆正它应有的地位,我们应该尊重悠久传统文化中的医学智慧与实践,融合(包括精神、心理以及生活方式、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层面的)整体医学思想和各种优秀的无(少)毒副作用的自然医学体系,让民众成为康疗的设计者、参与者和执行者,我们需要一种源自于人民和有效地服务于人民的新医药学,即“中道的医学”。
  限于篇幅,我们在此只对薛教授的研究做一个大致的呈现,相信大家都可以清晰地感到,以薛教授为代表的各位专业学者正在为大众的健康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他们的见解高屋建瓴,掷地有声。而像马世琦先生等众多来自民间的有识之士也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在进行大众健康教育的实践。
  薛教授倡导的“中道的医学”,与马老传授的“中道的武学”不谋而合,处处相应。中道的医学以精神为生命本质,以预防为宗旨,以治愈为目的,以无毒为最低标准,用养生替代治疗,让每个人可以支付得起。马老的站桩功法可以收摄心神,培补元气,改善自身内环境,增强整体免疫力,促进疾病自愈,且无副作用,养生效果真实不虚,不需要任何成本,完全符合养生医学的理念,是真正的“上工治未病”。推广站桩运动,对守护个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节约全社会医疗资源等方面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站桩是个充满惊喜的过程。多年来,无数桩友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站桩的养生康复效果,很多让医生束手无策的慢性病和身心疾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甚至治愈,诸多实例让患者本人都难以相信。
  马老常说:不是站桩治好了病,而是培补了你自身的正气,正气足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马老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中也多次提到:人体自有大药,求医不如求己!
Image
  

  希望广大桩友再接再厉,用自己的健康为身边的家人朋友做出榜样,让更多有缘人加入到主动养生,正确锻炼的队伍中来,真正把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 

 

附:薛史地夫教授(Steve A.Xue)简介

 

Image

全球自然医学领域的权威学者。

  曾任教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休士顿大学、俄亥俄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并授予终身教授荣誉),担任香港大学博士后导师。

现任香港和康会主席,世界和疗医学医师学会(Liga)中国分会主席,平源堂健康中心技术与发展部主任。

  研究领域包括东西方自然医学的比较和融合、和疗医学、全人康疗和社区健康模式的构建。编著有《和疗医学:与中医相辅相成的西方自然医学》(中文),《肯特和疗医学药典与辩症诊断大全》(中文),Holistic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全人医学与康疗模式)(英文)等专著,并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康疗与新医学模式构建等国际学术论文。
 
  薛教授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研究环境,落户黄山太平湖,成为推广和疗医学和整合医学的先驱。他如同东西方自然医学的宝库,志在跟现代人分享世界自然医学的精华,让大家多一些选择和自主,回归自然健康的生活。

 

上一个
功夫与医学
最近修改: 2025-02-01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