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见真功,实证养正桩的疗伤奇效——中年男桩友站桩第5年的收获

20230110 球场见真功,实证养正桩的疗伤奇效——中年男桩友站桩第5年的收获

投稿:温暖

 

马老师好,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的温暖。

2022年,我四十不惑,也迎来练习养正桩的第5个年头,全年站桩的时间与去年差不多,不过身心感知却更细腻了,而且通过实证发现这“站功”能起到一个疗伤的奇效。

 

三步曲消失

先来说说身心感知吧,表现在身体的不适感进一步减轻,去年总结还说的一站桩就出现的流泪、流鼻涕、咳嗽咳痰“三步曲”,今年基本上消失了;去年站桩需要不时调整姿势以减轻呼吸不畅,以及干呕等其他的“激、猛”情况也明显减少。

 

从焦虑到享受

另外,是身心感觉比以前更平和,慢慢找到并且享受独立守神的状态,过去时间一长容易焦躁,思绪纷飞,想着怎么还不到点?现在是闹钟响了,还觉得不过瘾,正舒服着呢,于是关掉闹钟,继续站。

 

球场见真功

再说说我认为的最大收获,就是自己实证马老师的“站功”具有救急疗伤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急性的运动挫伤、撞伤造成的血淤肿胀有很大帮助。这一点,其实在往年总结的时候我也提到过身体感知,但是可能由于“功力”不够,无法解决那种疑惑。

下面,我想重点分享自身通过“站桩”疗养运动伤害的经历。在未练习站功之前,我唯一的运动爱好是踢足球。2018年接触养正桩,自觉“养正桩”对我踢球时的气息调整是有帮助的,有助于恢复体力,所以我的“运动爱好”增加到了2项。

2022年10月,在一次踢8人制友谊赛时,由于人数不够,我还没热身就被叫上场,在化解一次大力射门时,自己右脚踝挫伤,赛后虽然冷敷了,但当晚就肿胀成馒头状,一扭动就疼,按照过去的受伤经历,最快也得休养一个月。我没找人看,就保持站桩,涂点药油,结果一星期之后,脚踝消肿一半,试着踢球,发现只要不对脚、不绷脚射门,踢大半场没问题,我也有点纳闷怎么恢复这么快?后来,在站桩的时候感觉气血往脚踝处运行,尤其是受伤脚踝的气感冲击隐隐传来,有种打通、流动、放松的感觉,我就想:这是在疗养伤患?对于这种感受,我还不是很确定。直到12月,右脚踝再次受伤,我才找到了答案。

当时我在11月报名参加了2场正式的业余足球联赛,激烈程度比友谊赛强很多,最夸张的试过一周4赛,从体力上来讲,我还能跟上,反正比赛完安排站桩就能放松全身。在12月初(周四)的一场比赛上,我一次前场逼抢造成对方右后卫回传球力度偏小,我加速追球,对方中后卫也跑来补位,就距离来讲,五五波,那种情况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结果我们俩都没收脚,先踢到球,再各自的右脚踝“嘭”的扛在一起,双双倒地,彼此的右脚踝都乌青肿胀了起来,对方大叫说“踢不了啦”,我也有些后悔,毕竟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还好检查属于硬伤,最后各自握手言和,一瘸一拐离场。

麻烦的还在后头,因为是一周双赛制,所以周日我和对方都还有比赛安排。而且周六还有另一场联赛提前安排了我上场。我当时的想法是应该没法踢了,回家冰敷完安排站桩,很快又感受到了受伤脚踝的气感冲击。第二天白天继续安排站桩,淤肿处的流动、放松感觉明显。到了星期六下午,我上场踢完了比赛,伤患没有加重。星期日的比赛,我也替补登场了。而此前周四“同伤”的球友,听说右脚肿的穿不了鞋,没有到场。

这次经历,由于有“同伤”球友的对比,所以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触。同样是右脚踝,相同的伤势(硬碰硬),前期采取相似的处理方法(冰敷、抹药油),为什么后面的疗养恢复效果完全不同?我认为是练了多年的养正桩发挥了作用,与马老师教“站桩”讲会气冲病灶,讲足底生根,讲有助于周身气血充盈,其实都是说“修养疗伤”的功效。只不过疗伤的快慢,取决于个人练就“站功”的基础是否扎实,以及积累“功力”的大小。

再回想自己的站桩经历,不免感触颇多。其实很多时候,感受不到养正桩的妙处,首先不要去质疑这“站功”行不行,而是不妨自省:我有站好吗?我有坚持站吗?如果我们没有坚持站,站得“功力”不够,自然难有体会收获。另外,当我们站养正桩,不应抱着“着急见效”的心理,万事开头难,你感受不到或者觉得没什么效果,很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内伤”太多、沉疴太重,短期站桩无力去缓解、改善,需要你耐心坚持,站桩时间够了,积累的“功力”上升到一个层次,发挥的作用也大了,自然疗伤的效果也强了、明显了。这一点,我个人在急性运动撞伤后的站桩中得到了非常强烈、非常正向的身体信号反馈,证明养正桩是能起到快速疗伤的效果。

说来说去啊,还是态度决定一切。马老师的养正桩好处多多,妙不可言,要想获得,贵在坚持啊。

 

 

 

编后语

作者今年的总结很有意思,除了分享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改善,还精彩地讲述了他通过站桩疗伤的经历。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些难以置信,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功力的桩友来说就很容易理解。所以我们常说,养正桩不是为了恢复健康,而是要超越原有的健康,不断进行健康的升级。通过内功修炼,我们可以超越自己的“出厂配置”,不断提升身体这台机器的“性能”:体力更充沛,恢复得更快;头脑更清晰;记忆力更好;感官更敏锐,筋骨更结实等等。

作者通过站桩,获得了更强的筋骨,也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恢复能力。这一点在平时不容易察觉,在运动对抗时表现得最明显。在明心堂进阶学过单推手的同学应该会有很深的体会:刚学会推手时,手腕和对方手腕接触的位置会感觉硌得生疼,皮肤会发红、发青好几天。因为马老所创单推手实际上是推腿,把腿的力量传导到手上,因此力量极大。手腕处的皮肉筋骨初期不适应这样的压力,比较“娇嫩”。随着功力的提升,气血增强,身体的强度也会不断增强,再推手就感到不那么硌了,但手腕处的皮肤看起来依然“娇嫩”。不过在遇到比自己功力更高的同门时,又马上会感觉被硌得生疼。所以在传统武术里,比武也叫“搭手”,有功夫的人相互稍微一碰,就知道彼此的水平了,不用那么多回合,也不用打的皮青脸肿。不过旁观者是看不出来的,也没有观赏性。

 

本文作者的往期投稿:

“升级打怪物”的综合能力增强了?——40岁男桩友站桩第三年总结

身心舒泰,先站为敬——39岁男桩友站桩二年总结

上一个
站桩一年多后,二宝来了——中年女桩友站桩4年半回顾
下一个
渐入佳境,惜福惜缘——72岁女桩友站桩1年9个月总结
最近修改: 2024-12-26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