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转载自公众号“马世琦养正功法”:马世琦养正功法修心要诀
传统文化始终强调身心双修。
儒家文化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晰地指出了修行的次第关系。如欲修身,应先修心。
道家的紫阳真人张伯端在其著述中提到“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以及“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
佛家认为所有的苦乐均源于心的境界,指出可以通过
转载自公众号“马世琦养正功法”:马世琦先生讲站桩:调身以修心
调身以修心
(以下内容节选整理自马世琦先生2020年5月16日在入门班上的授课)
要守静,不是把气守到丹田,不是。要动,“浊以静之徐清”,“安以久动之徐生”。静和动。
什么要动啊?气脉要动。它要沿经循行,所以这叫动。静是什么啊?神要守住了。“浊以静”,你看啊,咱们这个心静下来很不容易呀,有没有这个体会呀?往
转载自公众号“马世琦养正功法”:杂谈:西游记与内功——悟净
马老师常说,《西游记》里隐藏着道家的很多奥秘,比如唐僧的三个徒弟,就是我们练功的三个阶段:悟净、悟能、悟空。具体怎样理解呢?为此我们详细请教了马老师,并结合原文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一期,我们先说说沙和尚——“悟净”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一开始站桩,杂念纷飞,人静不下来,即为“浊”;随着时间增长,杂念逐渐减少
马世琦老师: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五蕴炽盛是根源;生的时候你不知道,所以没什么苦;老是自然规律,知道自己必然会老,也就不觉得苦;死苦是人人必经的,你要看开了也不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也都是心理上的苦,这些通过修心都可以解决;只有病苦,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要带着它活一辈子,一直到死,有了病也影响修行。”
“现在佛教的信众很多,如果出家人
站桩与修佛2 - 站桩、打坐、禅修以及学佛修道的关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马世琦养正功法”,其中双引号所引用的大段文字来自《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在不改变文章原意的前提下,略有删减、补充。鸣谢原创。若有任何问题,请告知,我们会及时更正。
在近年来推广马世琦先生站桩功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原来修习打坐的朋友,在学习了站桩的方法之后打坐效果大大提升,甚至一下子突破了好几个境界。而很多以前因为打坐不得法而导致气脉 “出偏” 的桩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马世琦养正功法”:养正内功文化:道诗二首
在明心堂的日常教学中,马世琦先生常引用传统文化经典原文,讲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勉励大家好好练功。其实,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修炼文化,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都是功夫。
近期马老常为学员念诵两首诗,并建议常读常诵,在此分享给广大桩友:
不求大道出迷途,
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
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